【數位轉型 台灣最行】

【數位轉型 台灣最行】服務創造差異化 高聖精密做「智慧機械醫生」切入高階客群

機台預知維修保養開創智慧製造服務化的先河,但如何做得好、做得精,在市場中創造差異化,這過程也是一門學問。本週《數位轉型 台灣最行》第六集,將持續透過高聖精密機電的成功經驗,分享產業在數位轉型浪潮下,如何「建戰技」。

高聖精密機電2012年即開始投入智慧帶鋸機的研發,透過人工智慧(AI)的分析、預測,現在客戶可在生產過程中,更精準掌握帶鋸機的使用壽命與切削數據。但在投入研發這項技術之初,工業4.0的概念在台灣尚在萌芽,市場上幾乎沒有案例可供參考,光是第一步安裝感測器,就讓高聖精密機電下了一番功夫。

高聖精密機電開發智慧帶鋸機服務切入高階機種市場。高聖精密沒有把工具擺放到正確的位置上,是很多製造業者得不到工業4.0效益的原因之一,因此從感測器的選擇開始,其實就是一門學問。高聖精密機電副總吳迎帆表示,初期團隊在機台上佈建多達18個感測器,直到團隊經過不斷地調校、分析,最後才定義出振動是觀察機台健康的指標,並從中篩選出最關鍵的3個點位。而除了感測器安裝位置的選擇,如何克服工廠環境噪音的干擾、數據收集的頻率等,都是開發過程中必須注意的眉角。


此外,高聖精密機電也發現,對於客戶而言,能夠直覺化地接收資訊,降低使用門檻,亦是製造業開拓服務模式中相當重要的關鍵。因此,高聖精密機電也儘可能將這項服務化繁為簡,讓客戶在使用過程中,能夠相當快速地適應,並以使用者體驗角度設計,讓客戶自行掌握產品的使用方式。


高聖精密機電也透過這項智慧服務切入高階客群。吳迎帆指出,台灣的機械設備過去多以中高階機種為主,但面對市場夾殺,未來機械設備業者應思考如何透過新的戰略模式殺出一條路,為此,高聖精密機電也很快地因應市場變化做出調整。



現在高聖精密機電也將智慧帶鋸機服務拓展其他帶鋸床品牌,在市場中扮演「機械設備醫生」。就像是人類透過心電圖偵測心律異常,高聖精密機電開發出行動配件包的模組化服務,讓智慧診斷服務不受限於帶鋸機的品牌,如此一來,即便客戶的工廠內遍佈各家廠牌的帶鋸機,依然能整合進來,藉由AI優化生產流程。而高聖精密機電更因此成功搶佔市場先機,現在不只做自家品牌客戶,也吃下其他品牌客戶的市場。

事實上,理解客戶痛點並解決迫切需求,是創造智慧製造商品差異化的一種方式。智炬科技總經理歐俋伶也觀察,對於製造業而言,商業模式的轉變,必須考慮到客戶體驗,而對客戶而言,提高產能永遠是迫切關心的議題,以高聖精密機電來說,正是透過數據分析來解決客戶長久以來頭痛的刀具耗損問題,利用軟實力支持硬實力,讓「製造即服務」的價值效益得到最佳化。